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平凉崆峒:携手关爱润童心微光成炬助成长平凉崆峒

平凉市崆峒区西郊街道崇文社区以“崇文家·暖心荟”党建品牌为引领,依托“银领荟”离退休干部服务平台,充分激活“五老”队伍的能量,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精妙纷呈的特色活动,为社区青少年构筑起一座充满聪明与温情的成长乐园。

指尖墨韵绘童趣非遗“活”在方寸间

一张红纸、一方墨盘、一枚拓版,承载着千年的聪明与吉祥。近日,在崆峒区西郊街道崇文社区“非遗传承”职业室里,一场别开生面的“手工拓印画”非遗体验课火热开场,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晕染上浓郁的文化底色。

非遗传承人张老师化身时光向导,用生动的故事将拓印技艺从古老的碑刻传拓娓娓道来,讲到它在民俗节庆中承载的美好寓意,孩子们听得入神,小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。到了动手环节,气氛瞬间沸腾!在张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,小家伙们屏息凝神,小手稳稳压住覆盖在红纸上的精细纸膜,拿起小小的拓刷,蘸上乌亮的墨汁,小心翼翼地来回涂抹。不一会儿,“福”“禄”“寿”等一个个圆润饱满、寓意吉祥的字样,便神奇地从指尖“跃”然纸上!职业室里墨香四溢,孩子们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,互相帮忙指点,清脆的笑声和成功的欢呼交织在一起,古老的技艺在他们稚嫩的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笔走龙蛇传薪火丹青翰墨润童心

一方素宣,几缕墨香,崆峒区西郊街道崇文社区的“百姓会客厅”化身为高雅的艺术课堂。西郊街道崇文社区关工委的“五老”成员们与书画爱慕者齐聚一堂,以笔为媒,以心传情,共同搭建起老中青三代艺术传承的桥梁。

活动现场,老教师们挥毫泼墨,笔锋或刚劲有力,或行云流水,一幅幅气势磅礴的书法作品、意境深远的国画作品在他们笔下流淌而出,尽显中华书画艺术的无穷魅力。围观的青少年们目不转睛,小脸上写满了惊叹与崇敬,仿佛被无形的磁力吸引,沉浸在笔墨构筑的艺术殿堂里。这不仅是为书画爱慕者们搭建的切磋平台,更是在孩子们心田播下了一颗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。

法润童心护成长“家常话”里筑防线

法治的种子,需要在生活的土壤中萌芽。为了提升西郊街道崇文社区居民法治素养,特别是为青少年撑起法律的“保护伞”,西郊街道崇文社区联合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,充分发挥“五老”的威望和经验优势,精心烹制了一场丰富的“法治大餐”。

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吕副主任化身“普法达人”,用最接地气的“家常话”,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》这本厚厚的“宝典”拆解得明明白白。从家庭温暖的“保护圈”、校园安全的“防护网”,到社会关爱的“守护墙”和司法公正的“强后盾”,吕老师条分缕析,生动阐述了法律为孩子们成长构筑的立体防线。他强调家长是第一责任人,学校是主阵地,全社会都要携手为孩子们的蓝天保驾护航,更鼓励孩子们自己也要“擦亮眼睛”,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。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诚实案例,被吕老师信手拈来,“以案释法”,枯燥的法条瞬间变成了鲜活的生活指南,听得在场的居民们频频点头,掌声阵阵。

崆峒区西郊街道崇文社区始终秉承“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”的理念,让传统文化的清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,无声地流淌进青少年的心田,润物细无声地涵养着文化自信的根基。下一步,崆峒区西郊街道崇文社区关工委将继续发挥“联”字优势,凝聚各方力量,整合优质资源,持续创新活动载体,用心用情用力,当好青少年人生航程的引路人、身心健壮的守护人、远大梦想的筑梦人,让每一束微光汇聚成炬,照亮更多童年前行的路线。


来源: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