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天气变化加剧,洪水灾害的频率和强度也在不断上升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各种防洪措施显得尤为重要。8月17日,四川涪江大桥再次使用“8100吨重车压梁”应对洪峰的过境,有效保障了铁路运输的安全。接下来,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应对洪峰的绝招。
洪水来袭,紧急应对
8月15日晚,四川地区遭遇了强降雨,绵阳各条河流开始涨水,涪江出现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。水位不断攀升,超出了警戒线,对宝成铁路的涪江大桥造成了严重威胁。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,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迅速启动了防洪应急预案,封锁了巡查线路。
在此情况下,8100吨重车压梁应对洪峰过境的方案被提上了日程。这样的应急措施,能够有效增加桥梁的自重,从而进步桥体抵御洪水冲刷的稳定性。
重车压梁,保障安全
在洪峰期间,两列重载货物列车被迅速调配到涪江大桥上。第一列列车重达3800吨,第二列则超过了4300吨。这样的重量不仅提升了桥梁的自重,还能大幅降低洪水对桥墩的冲击。在13时18分和13时20分,两列列车拼尽全力驶上了大桥,并停留在上面,直到水位回落至安全值下面内容。
这样的“重车压梁”策略并不是首次被采用。2018年,涪江大桥也曾使用过这一技巧来应对历史极值洪峰,效果显著。因此,这种措施一经推广,变成了维护铁路安全的重要手段。
经验传承,安全优先
为什么选择“重车压梁”这种技巧呢?这主要是由于涪江大桥的钢结构使得自身抗洪能力相对较低。没有额外重量的加持,大桥可能会在洪水中失去支撑而被冲走。通过重车压梁的方式,不仅增强了桥体的稳固性,也为后续的作业人员提供了保障。职业人员更能够安心进行巡查与维护,确保大桥在洪水过后能够顺利恢复正常运行。
未来展望,提升应对能力
随着未来天气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大,我们在防洪应急措施上的探索和操作还需不断加强。通过不断拓展资料经验与创新技巧,提升7050吨重车压梁等应对手段,铁路的抗洪能力将持续增强。
说到底,8100吨重车压梁应对洪峰过境的实际运用,不仅体现了铁路体系的快速反应能力,也为其他领域的抗洪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希望在未来,我们能在类似情况下,继续保持这样的应急措施,有效保障人民的出行安全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