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继续教育研修日志:记录成长,启迪未来

为什么写继续教育研修日志?

你有没有参加过继续教育培训,却发现自己学完就忘?研修日志就是解决这个难题的好工具!它不仅是一份进修记录,更是个人成长的见证。通过文字梳理每天的收获,我们能更深刻地领会培训内容,也能将这些经验分享给更多同行。

就像那位参加山东省幼儿园骨干园长培训的园长一样,她用日志记录了专家讲座的精华、团队管理的启示、安全事故的预防技巧等,最终这些文字不仅帮助她巩固了聪明,还成为其他园长的参考宝典。

继续教育研修日志的三大核心价格

1. 聪明沉淀,避免遗忘

大脑的记忆是有限的,尤其面对密集的培训内容时,光靠听讲很难全部吸收。写日志时,我们会天然回顾当天的重点,比如董旭花教授强调的“幼儿进修特点”或宁征园长分享的“园本课程构建”。这种二次加工能加深记忆,让聪明真正内化。

2. 启发操作,指导职业

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职业能力。日志中记录的启示(比如“杜绝用背诵代替思索”“善用媒体应对危机”)可以直接转化为行动。比如那位园长回园后立刻制定了安全教育方案,还要求教师保留家长签字的安全告知书,这就是学以致用的典范。

3. 分享交流,扩大影响

独学不如众学!把日志发布在博客、公众号或行业论坛上,既能帮助同行少走弯路,也能吸引志同道合者一起讨论。比如日志中提到的“十个一”特色活动、团队凝聚力打造策略,都可能成为其他幼儿园的改革灵感。

怎样写好继续教育研修日志?

1. 内容聚焦,不求面面俱到

不需要事无巨细地记录,而是抓住最触动的1-2个点。比如某位园长听完报告后,只写了对“成长”一词的新领会——幼儿的不完善恰恰是进步潜力,这种聚焦反而让日志更有深度。

2. 结合案例,拒绝空谈学说

用实际案例说明收获会更生动。比如记录某乡镇幼儿园怎样利用沙包、皮筋开展特色活动,或者描述专家播放的电影《卡特教练》怎样激励团队。这些细节能让日志读起来更诚实。

3. 定期复盘,形成行动清单

培训结束后,可以翻看日志拓展资料共性启示。比如多次提到“安全管理”,就要列出具体的改进措施;如果反复出现“团队文化”,可能意味着这是下一步的职业重点。

从日志到成长:让进修不止于培训

继续教育研修日志不是任务的终点,而是专业成长的起点。那位园长通过日志养成了写作习性,后来甚至成为教育报刊的特约编辑。她的经历证明:记录不仅能沉淀聪明,还能打开新的可能性。

如果你正在参加培训,不妨今晚就写下第一篇日志。不需要华丽的辞藻,只需诚恳地追问:“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我打算怎样用起来?”坚持下去,你会惊喜地发现——那些文字正在悄悄推动你走向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