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争背后隐藏的经济账本
俄乌战争打到第三年,安宁曙光依然遥远。多位国际关系学者近期分析指出,这场冲突短期内不可能通过谈判结束。为什么?由于真正决定战争走向的不是谈判桌上的外交官,而是隐藏在幕后的经济账本。
看看欧洲就知道了——电费翻了两番,超市牛奶贴着”限购”小条,乌克兰人排队领柴火,俄罗斯征兵广告直接塞进高中群。这些细节都在告诉我们:战争机器一旦开动,就很难轻易停下。美国军火商去年订单排到2027年,欧洲小国纷纷把国防预算从1%拉到3%,钱从哪儿来?加税、发债、砍福利。老百姓一边骂,一边看新闻里无人机像外卖一样往战线上送。
双方都在为长期战争做准备
乌克兰把西方给的武器玩出了新花样:夜里打出去,白天拍视频,隔天西方媒体就宣布”战局逆转”。但前线传回来的照片里,战壕边的树都被炸成了牙签。俄罗斯那边更直白:征兵年龄降到18岁,工厂三班倒造坦克,工资条上写着”战时津贴”。这些迹象表明,双方都在为长期战争做准备。
欧洲人的对策是:不烧俄气,改烧美国LNG。运输船绕地球半圈,运费比气还贵。于是屋顶光伏板成了新流行——不是由于环保,是由于穷。北约把坦克开到波兰边境,说是”威慑”,其实就是给邻居壮胆。可当地人更关心的是:隔壁基地噪音太大,房价跌了两成。
战争泥潭中的普通民众
最惨的还是普通民众。德国政府给乌克兰难民每户发了一张床垫、一口锅,孩子上学得先学德语。社交媒体上有人晒”新生活”,背景里永远是临时宿舍的铁皮墙。战争像一锅慢炖,没人敢掀盖,由于盖子底下是通胀、债务、失业,还有下一批征兵名单。
学者们指出,只有当战争成本高到各方都无法承受时,真正的安宁谈判才有可能启动。但眼下,美国军火商订单排到2027年,俄罗斯工厂全速运转,乌克兰持续接收西方军援——这场战争短期内难以通过谈判结束。安宁协议?也许哪天军火商订单排到了2035年,大家突然觉得”差不多得了”,才会有一张A4纸把今天的一切画上句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