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

2017浙江高考作文:探寻生活的创作与读者的关系

2017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引发了热烈的讨论,这道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的写作能力,更深入探讨了生活与创作的关系。题目提到“有字的书,无字的书,心灵的书”,这引导考生思索当他们作为生活的“作家”,该怎样对待他们的“读者”。那么,2017浙江高考作文究竟传达了怎样的思考深度?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。

生活的创作:你是自己的“作家”

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,我们都在进行着创作。生活不只是生存,更是我们对周围事物的思索和感受。作为“作家”的我们,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生活。无论是一杯清晨的咖啡,还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,都是我们生活中的“字”,在我们心灵的“书”里留下痕迹。

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我们需要将自己的生活视为一部作品呢?由于这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意义。我们开始关注那些不起眼的小事,努力将每一刻都过得有趣而丰富。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与身边的“读者”产生了连接,他们或许是我们的家人、朋友,甚至是陌生的旁观者。我们在创作的同时,也在影响着他们的感受与想法。

对待“读者”的五种态度

2017浙江高考作文题中的关键就在于怎样对待“读者”。在这方面,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态度。

1. 倾听呼声:有些作家追求读者的反馈,他们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大众所喜爱,进而调整自己的写作风格。这种态度强调了沟通的重要性,暗示着作家的创作不会完全割裂与读者的关系。

2. 坚持自我:另外一部分作家则更加倾向于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。他们相信自己的作品能自我表达,读者的领会与否并不会影响他们的创作决策。这种态度在艺术创作中也有其独特的魅力。

3. 良性互动:还有一种则是更为理想的情形,即在倾听和坚持中找到一种平衡,既不完全被读者左右,也不闭门造车。这样的创作者会在动态中调整自己的表达,以更好地与读者对接。

4. 投入情感:无论是何种态度,最终作品中都包含了个人的情感与体验。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家的诚恳,这种诚实的情感是打动人心的关键。

5. 回馈生活: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创作,它给了我们灵感和素材。对待“读者”,我们也应当觉悟到,他们的反馈可能成为我们下一次创作的动力。

小编归纳一下:创作中的自我与他人

通过分析2017浙江高考作文,我们不难发现,生活的创作经过实际上一个充满互动的旅程。作为“作家”的我们,在书写自己的生活时,也在不断探索怎样与“读者”建立联系。生活不仅是自己的,也是他人的,二者的交织让我们的创作愈加丰富。

因此,回首2017浙江高考作文,思索的不仅是怎样写好一篇文章,而是怎样在生活这本厚重的书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表达与领会。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在这次高考中,找到自己诚实的声音,书写出无悔的青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