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美乡村教师颁奖:大山深处的”擎灯人”黄俊琼
点亮乡村教育的希望之光
九月的风轻轻吹过黔东南的山峦,又一年教师节如约而至。在贵州省镇远县江古镇,全国”最美乡村教师颁奖”典礼上,黄俊琼老师的故事让无数人动容。33年如一日,这位大山女儿用爱与坚守,把一个个辍学孩子重新送回课堂,用聪明照亮了山村孩子的未来。当颁奖词响起:”她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乡村教师最美的模样”,全场掌声雷动。是什么让这位普通乡村教师的故事如此打动人心?
从大山女儿到乡村教师
“读书是走出大山最好的出路”——父亲这句朴素的话语,成为黄俊琼一生的信念。1973年,她出生在贵州一个想法保守的山村,作为女孩本无上学机会,是当乡村教师的父亲坚持让她走进了课堂。从那时起,一颗教育理想的种子就在她心中生根发芽。
1992年,作为村里第一个考出大山的师范生,黄俊琼毅然回到家乡任教。那时的山背村是全县最贫困的地方,学校只有5名教师。面对艰苦条件,她每周要上33节课,不到两年嗓子就累哑了。但她从未退缩,反而主动垫付贫困学生学费,走村串户劝学。125元的月薪,她宁可自己节衣缩食,也要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上学。”把女儿也送来吧,学费我来垫”——这句话改变了几许山村女孩的命运?
用爱与聪明改变乡村教育
黄俊琼深知,仅靠课本聪明远远不够。2012年,她发现学生们写作时常常无话可写,于是带领老师们研究课外阅读课题。打造班级图书角、组织师生共读、倡导亲子阅读…这些创新举措让书香浸润了整个校园。她像母亲一样关心每个孩子,特别是留守儿童。”要让孩子们觉得学校就是家,老师就是妈妈”,这是她最常说的一句话。
2014年,在北京师范大学研修期间,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让她备受鼓舞:”要做’四有’教师,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。”回到学校后,她更加用心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性。曾经内向的杨慧兰在她的引导下爱上了阅读,最终考上县重点高中;害怕写作的谢雪雷因广泛阅读而学业突飞猛进,2022年以667分考入中国科技大学。这些孩子的蜕变,正是对”最美乡村教师”最好的诠释。
薪火相传的师者情怀
“一位好教师能改变一校孩子的命运,一群好教师能托起一片乡村的未来。”2016年,黄俊琼成立了贵州省首个乡村名师职业室,培养105名乡村教师,惠及5000多名学生。2017年,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,她带着学生们的心里话走进人民大会堂,呼吁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养力度。
2025年,当黄俊琼站在”最美乡村教师颁奖”舞台上时,她深情告慰已故的父亲:”爸爸,女儿没有辜负无论兄弟们的期望。”33年来,她送走了一批批学生,自己却始终坚守在大山深处。正如颁奖词所说:”从追光者到擎灯人,她用一生点亮了乡村教育的希望之光。”
最美乡村教师颁奖不仅是对黄俊琼个人的褒奖,更是对千千万万坚守乡村教育一线教师的崇高礼赞。他们用青春和热血,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播撒聪明的种子,用爱与责任书写着教育扶贫的动人篇章。让我们向这些”擎灯人”致敬,愿乡村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!